
养鸡技术-土鸡夏季常见吸血虫病防治
1.并殖吸虫病
1.1并殖吸虫病
并殖吸虫病又称卵水蛭病,是一种寄生于鸡直肠、输卵管、法氏囊和泄殖腔的寄生虫病,以输卵管炎和产卵功能障碍为特征。这种疾病发生在中国大部分地区。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;第二个中间宿主是各种蜻蜓的幼虫和成虫。成虫在寄主上产卵后,卵随粪便进入水中,被淡水蜗牛吞食。淡水螺卵依次发育为毛蚴、囊蚴和尾蚴。尾蚴离开螺旋体进入蜻蜓幼虫体内er发展成囊虫病。囊尾蚴在蜻蜓幼虫或成虫体内长期保持活力。当鸡啄食含有囊虫病的蜻蜓幼虫或成虫并将其感染时,囊虫病进入鸡体内,发展成幼虫。该病在野生鸟类中的流行往往构成自然疫源地,感染鸡是该病的主要污染源。这种疾病在有蜻蜓的季节流行。适用于江河湖泊交错地区淡水蜗牛、蜻蜓的养殖,有一定的经济效益随着该病的流行(
并殖吸虫可引起鸡的明显症状。在初期,食欲和产蛋量正常。但由于并殖吸虫机体刺激输卵管粘膜,破坏腺体的正常功能,产卵量减少,异常卵、软壳卵和无壳卵增多。随着输卵管炎症的加重,疾病不断发展。病鸡食欲不振、消瘦、情绪低落、羽毛脱落、产蛋受阻。有时蛋壳碎片或石灰水状液体从泄殖腔排出,腹部肿胀,肛门潮红。后来体温升高,体温升高鸡棘口吸虫病是由鸡棘口科吸虫寄生于鸡直肠、盲肠和小肠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。除鸡外,火鸡、鸭、鹅等鸟类也易感。棘口吸虫病是我国鸡的一种常见病,对鸡的危害很大
。第一中间宿主是锥虫;第二个中间宿主,除了锥毛虫,还包括钉螺和蝌蚪类动物。棘口吸虫成虫在宿主体内产卵,卵随粪便排出体外。水里的蛋在31-32岁时发现了毛蚴℃. 毛蚴在水中游动,当它们遇到第一个寄主蜗牛时就会侵入体内。他们首先发展为囊蚴,然后是尾蚴。尾蚴离开螺旋体,在水中游动,然后钻入第二中间宿主成为囊尾蚴。也有成熟尾蚴不离开螺旋体直接发展成囊尾蚴。当鸡被宿主或囊尾蚴感染时,囊尾蚴溶解在鸡的消化道壁上,幼虫从囊中出来,吸附在鸡的直肠和盲肠粘膜上,16-22天后发育成成虫。由于棘皮瘤的机械刺激和毒性作用,病鸡在感染棘皮瘤的过程中,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严重的肠粘膜损伤和出血。鸡背有孔虫病是由多种背有孔虫属吸虫寄生于鸡盲肠和直肠引起的。这种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,而且经常是地方病。脊椎动物的中间宿主是钉螺。成虫在鸡的肠道内产卵,卵随粪便排出体外。卵在适宜的环境中孵化毛蚴。毛蚴进入圆鳞扁柏体内后,首先发育为囊蚴,然后发育为鞭毛虫厌氧菌和尾蚴。成熟尾蚴在螺旋体内外发育成囊尾蚴,附着在水生植物上。用圆叶钉螺或含囊尾蚴的水生植物感染鸡后,囊尾蚴粘附在鸡的盲肠粘膜上,发育成成虫。感染并殖吸虫病的病鸡有腹泻、大便呈粉红色粘液、进行性消瘦和贫血、食欲不振、营养不良、生长迟缓,严重者死亡。尸检显示盲肠粘膜损伤、炎症、粘液增多,粘膜表面可见大量的叶虫(
2治疗本地鸡华支睾吸虫病
以下药物可用于治疗选择治疗:
2.1阿苯达唑
口服,一次,20mg/kg体重。休息10天(
2.2伊维菌素注射液
皮下注射,剂量为0.2mg/kg体重(以伊维菌素计)。停药周期为35天,口服2.3阿苯达唑,剂量为15mg/kg体重,每3个月用2.4芬苯达唑粉驱虫一次。每吨饲料中掺入本品700克,饲喂7天(
3土鸡常见吸虫病的预防
3.1加强土鸡放牧管理
为土鸡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,不要在沼泽和低洼地区饲养土鸡。鸡应避免在早、晚和雨后进食蜻蜓幼虫和成虫(
3.2加强绿色饲料和饮用水的卫生管理
不要用新鲜的水生绿色饲料喂养鸡。在低湿度和沼泽地采集的水生绿饲料,应进行日光曝晒无害化处理。饮用水应来自清洁的井水、自来水或流动的河水
3.3定期驱虫
的频率和时间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条件。低毒、安全的驱虫药可用于预防性驱虫。常用的伊维菌素预混料为0.2mg/kg体重,混入饲料中饲喂5天(
3.4do/g鸡粪应及时清除,经蓄积、发酵处理,以杀灭虫卵,特别是驱虫后的粪便应进行无害化处理。
- 白芷花语是什么? 10-15
- 脐橙疏果时间及方法 10-15
- 种植拐枣的注意事项 10-15
- 夏堇花的养殖方法 10-15
- 文竹怎么养才能更旺盛 10-15
- 茯苓高产栽培技术 10-15
- 沙糖桔的促花措施及方法 10-15
- 莲藕的田间管理 10-15
- 花椒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10-15
- 富贵竹笼的叶子发黄怎么办 10-15
- 绿萝叶子卷曲怎么回事 10-15
- 秀珍菇种植技术 10-15
- 花叶绿萝的养殖方法 10-15
- 常见的多肉品种 10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