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最新更新
  • 养殖信息网(农村养殖创业,攻略学习大全)

养殖信息网

狗狗召唤求带回家
您当前的位置:养殖信息网 - 首页 - 养殖资讯 - 养殖新闻 - 羊李氏杆菌病的治疗
养殖新闻

羊李氏杆菌病的治疗

2024年10月15日 编辑:养殖网 浏览: 217次

何向晨

(黑龙江省肇源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,黑龙江大庆166500)

作者简介:何向晨(1971-),男,本科,高级兽医(

1病原体

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体,又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。革兰氏阳性。它通常分散在单个涂片中,或两个细菌呈V形排列,偶尔呈短链排列。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抗性,在正常情况下可在土壤、干草、青贮饲料和粪便中长期存活。另外,该病原菌具有较强的耐酸碱性,可贮存在pH值为5.0~9.6的溶液中,可连续保存ue在10%盐溶液中正常生长,在20%盐溶液中能继续存活;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生长,即使在4℃的低温环境下也能缓慢生长;它有一定的耐热能力。在100℃下约15min,在70℃下约30min,即可杀死。因此,即使羊奶经过巴氏杀菌,也会含有细菌。另外,在5%赖氨酸或酮林中约10分钟,在2.5%福尔马林或氢氧化钠溶液中约20分钟,在0.1%氯化汞

中约5分钟,即可杀灭细菌。流行病学

病羊和病羊均可作为该病的传染源。一般情况下,细菌可以e从病羊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分离出来,如眼、鼻、生殖道分泌物、牛奶、尿液、粪便、精液等。疾病的传播途径是通过眼结膜、呼吸道、消化道和受损皮肤。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饮用水和饲料。羊吞食细菌后,通过口腔粘膜伤口侵入,经口腔到达三叉神经上行及延髓周围脑干部的神经纤维,在延髓实质内形成病变。因此,绵羊感染该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食用过硬的饲料和吞食大量bac而导致的口腔粘膜刺伤泰里亚。这种疾病通常是散发性的,有时是地方性的。虽然发病率较低,但死亡率较高。该病可在一年中的任何季节发生,冬季和春季相对容易发生,而夏季和秋季通常只有少数病例。断奶前后2~4个月和1个月龄的羔羊易患此病,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~5月或10~11月【育种网站:www.nczfj】。临床症状

发病初期,病羊体温升高,精神萎靡,食欲减退,眼球明显突出,眼部发炎,视力减退,随后出现一系列神经症状l症状,开始做出奇怪的动作,如步态不稳,或连续的圆周运动,有些人会将头和脖子转向一侧,走路时只能转向一侧,无法改变。如果病羊在行走过程中遇到障碍物,它会把头靠在障碍物上并保持静止。当病羊的颈部肌肉开始痉挛性收缩时,会导致头部和颈部弯曲,颈部和角部产生强烈的张力。在疾病晚期,病羊常常摔倒在地,站不起来,看上去处于昏迷状态,四肢游动。死亡通常发生在2~3天后(

。如果绵羊患病后发生流行性流产,患病的绵羊通常会死亡分娩前3周左右流产,流产前一般不出现任何症状。因此,所有流产母羊都会出现胎儿滞留现象,一般持续2~3天,即使不经治疗也可自行出院。个别患病母羊身体虚弱,但不会有阴道分泌物或子宫炎症状。一般来说,所有母羊都能安全存活,并在治疗后恢复。但是,如果胎儿已经发育完全,由于其体积很小,往往会在出生时死亡,而且没有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病理变化,对胎膜和胎体(

4治疗

消除了传染源。在…上一旦发现病羊,应立即隔离。同时,应将整只羊封闭起来。每天上午和下午应测试一次体温。疑似病羊也应立即隔离。隔离病羊和疑似病羊应及时救治。对于病死羊,应采取无害化处理,如高温焚烧(

切断传播途径。对病羊应立即停止青贮,代之以其他干草和复合饲料,并将部分羔羊转移到其他羊舍,以降低病羊的饲养密度。对被病羊污染的操场和羊舍,要及时清理立即用3%氢氧化钠溶液或1%石灰乳溶液进行全面严格消毒,或用0.5%过氧乙酸喷洒消毒(

抗菌消炎。以体重约15kg的病羊为例,静脉注射50mlo.9%氯化钠、2.smg地塞米松磷酸钠和250mg氨苄西林舒巴坦钠,计算氨苄西林;5%葡萄糖50ml,硫酸丁胺卡那霉素150mg;50毫升5%葡萄糖,0.5克维生素C,1毫克三磷酸腺苷二钠,50毫克肌苷;50毫升。9%氯化钠、250mg氨苄西林和舒巴坦钠,应使用氨苄西林计算。每天一次,持续使用SD。在过去的两年里治疗第二天,注意地塞米松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剂量每天减少一半。此外,病羊还可每次静脉注射250ml,按500ml 5%葡萄糖生理盐水加20%磺胺嘧啶钠合剂100~150ml,每日2次,同时加40%乌洛托品20ml,可提高疗效(

对症治疗。如果病羊有严重的神经症状,每公斤体重可以肌肉注射2毫克氯丙嗪,但如果它们只表现出轻微的神经症状,就不能使用(

本文由(养殖信息网)栏目整理发布:http://www.yangzhixinxi.com     养殖网     养殖项目

微信咨询 咨询宠物专家 您可以点击微信二维码,扫码添加客服进行咨询,我们将会发给你更多的照片和视频,让您挑选。
扫码关注
扫码访问移动端